中国电力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电力》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中国电力》(月刊)创刊于1956年,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CN刊号为:11-3265/TM,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840元
杂志文章特色
一、《中国电力》总体要求
1.体例:稿件应属于分析、论述型的科技论文,而不是报道性的文章。
2.内容: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选题应针对能源领域,结合本刊栏目,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应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并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字数:正文应控制在4000~5000字,尽量不超过6000字。
4.格式:稿件格式依次为:题名(中英文)、作者名称、作者简介、工作单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
5. 切勿一稿多投。
二、《中国电力》具体要求
1.题名:中文题名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不宜使用报道或访谈性的标题。
2.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应将第一作者写在第一位,其余依次填写。单位名称格式为:单位名称,所在的省、市、区、县名,邮政编码。若文章的多个作者分属不同单位,应详细写明各位作者的姓名(实名)、单位名称、邮编、联系电话(移动电话)。
3.摘要:应能客观、真实地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练,应保证一定的信息量,切忌掺杂解释、评论语句。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4.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的特征和内容,且通用性较强,以3~5个为宜。
5.正文:作为科技论文要求思路清晰,用词简洁准确;内容应集中于国家宏观形势、国内外能源行业发展态势、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实践等,内容务求客观、科学。
6.标题序号:标题序号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的编号为1.1, 1.2,……;三级标题的编号为1.1.1, 1.1.2,……。三级标题下的分项说明用( 1 ),( 2 ),……;若正文内还有更细的说明项,可用①,②,……等。各级标题应另起行,正文另起段。
7.名词使用:文章中使用的名词应注意前后统一,使用全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各科名词,所用专用名词不要随意缩写。
8.单位、标点等:应使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均按国家标准执行。
9.作者简介:需提供第一作者的简介,标准格式为:姓名(出生年份-), 性别,籍贯,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
10.参考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并在文章中出现的地方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顺序。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电网,发电,节能与环保,新能源,电力动态,技术经济,信息与通信,国家“十三五”智能电网重大专项专栏:(十)高压碳化硅器件及应用技术,安全专栏,专稿,电力规划,风光储专栏,智能电网,热工自动化专栏,综合能源技术,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分析与机制设计专栏,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关键技术应用,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型利用及关键技术,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信息物理电力系统(CPPS)专栏,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技术专栏,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专栏,高压电缆及附件关键技术专栏,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专栏,电力规划专栏,智能发电关键技术专栏,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专栏,电力市场与电力改革,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远海风电送出关键技术专栏,统计之窗,电力市场模型研究及应用,同期声,基于电力电子装备的配电网运行控制与形态演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技术专栏,发网,火电厂超低排放技术专栏_特约主编寄语,智能电网(电网智能化建设专栏),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标准创新与实践专栏,电价市场化改革与价格监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消纳技术专栏,燃煤电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技术专栏,多元负荷用能感知及友好互动,电网—特高压输电专栏,电能质量及其治理技术专栏,新能源基地经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1000MW级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专栏,含大规模储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规划与优化调度技术专栏,配煤掺烧专栏,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技术专栏,智能电网状态估计及其应急仿真专栏,能源互联网,电力电子器件可靠性专栏,电力安全专栏,智能配电网的规划理论与实践专栏,电力通信技术专栏,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综合需求响应互动机制关键技术,电网—状态估计与监测专栏,可再生能源与新一代电力系统专栏,“十三五”电力规划,有色烟羽治理专栏,循环流化床技术专栏,火电厂烟气除尘技术专栏,燃气轮机技术专栏,电力经济专栏,信息与通信(应用信息平台研发专栏),电厂自动化专栏,电力市场,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能源安全新战略路径设计与规划推演关键技术专栏,新能源及储能技术,电网设备性能分析,IGCC发电技术专栏,中低压直流配用电关键技术专栏,大型调相机专栏,面向“双高”电力系统的电、热、氢储能应用与协同,燃煤机组水分回收及处理关键技术专栏,新型材料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新能源消纳,城镇地区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关键技术专栏,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新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电动汽车,电网调度模型研究,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专栏,电,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构建,电力电子装置与仿真,短期电力负荷预测,输电线路应急响应,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农村综合能源系统,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基于虚拟电厂的调度运行优化专栏,节能环保,电力负荷预测,能源,总目次,能电网,特约主编寄语
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风电、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持续提升,对补贴的依赖性逐步降低,新能源发展正逐步进入“后补贴时期”。在此背景下,根据国家能源转型发展目标,着重分析中国中远期新能源发展前景,研判新能源发电成本变化趋势,提出新能源“后补贴时期”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提高系统新能源承载力的关键措施,给出保障中国新能源科学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摘要:电力电子接口装备在源、网、荷的深度应用推进了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进程。净负荷波动增加、同步惯性减小、有功平衡能力削弱,对系统频率稳定的冲击初现端倪。电力电子接口电源的输出功率不响应系统频率变化、输入能量不可控、控制器髙度异构,难以纳入传统交流同步系统的有功频率调整框架,而未来的电力系统需要在越来越少同步发电机容量背景下维持有功平衡,问题更加凸显。从电压源型换流器可定制性出发,提出了电力电子化下对电力系统有功频率多层级协调控制的新框架:在接口层面,重建输出功率与系统频率的耦合关系,虚拟同步机的惯性响应与一次调频特性;在单机层面,协调电力电子电源内部储能元件释能和输入能量来提供调频能量,优化虚拟参数实现机网协调,降低频率二次跌落风险;在多机层面,统筹改善频率动态特性的装置和长期频率恢复装置的配合;在系统层面,借助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下垂策略,重建直流互联的多同步系统间跨区频率支援。
摘要:能源生产消费的电气化既能够承载新能源高效转化,又可以推动能效总体水平提升,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战略选择。在明确电气化推动能源转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的基本条件,通过国际比较研判了未来全球电气化进程趋势,采用能源电力规划模型以及能源消费预测模型,研究提出了中国再电气化发展战略路径,为推动中国能源转型、有效促进电气化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撑。
摘要: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评估确定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的评估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机组调峰潜能的问题,提出了交换卷积的方法。该方法以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等效电量函数法和等效电量频率法的随机生产模拟为基础,首先建立持续负荷曲线和等效负荷频率曲线进行预随机生产模拟;然后根据预随机生产模拟结果确定髙频率启动机组;最后以交换卷积方法进行交换卷积。采用某省实际电网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更加充分发挥系统的调峰潜能,增进评估的有效性。
摘要:针对含风、光、抽蓄电站的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协调规划其风光接人容量配比,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电源的互补作用,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的平稳送出和消纳。提出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多端柔性直流电网风光接入容量配比优化方法,以发电清洁性最优为目标,综合考虑柔性直流电网运行限制、新能源弃电率、负荷调峰需求和抽蓄电站运行限制等约束条件,建立适应于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风光接入容量配比优化模型。以新能源全年出力为输入,通过时序生产模拟仿真开展模型优化计算,确定各送端换流站的风光最优接入容量配比。以某四端柔性直流电网为例开展仿真测试,结果显示所提出模型能够充分利用风光的互补作用和抽蓄电站的调节作用得到最优的风光接入容量配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点评详情